開箱
-
「天」字傳奇再臨、SteelSeries Sensei Ten開箱評測
SteelSeries(賽睿)一直以來就持續推出不少廣獲玩家推崇的電競周邊部品,包含耳機、鍵盤、滑鼠等等,其中,在電競滑鼠領域裡,SteelSeries推出的Sensei「先生」系列,更是廣獲遊戲玩家和職業電競選手讚譽。而今年盛逢最早的Sensei系列電競滑鼠XAI推出已十年,SteelSeries為此特別重新推出最新版本的Sensei Ten電競滑鼠,意味著要讓玩家們得以利用天堂般的好手感再戰十年吧! 外盒方面,Sensei Ten的設計非常簡單明瞭,橘色配白色搭配下,橘條紋斜貫、印襯盒上滑鼠彩圖的賽睿RGB燈效Logo配色,下方則是滑鼠本身的名稱,同時也有強調搭載Truemove Pro光學感應器、具備6000萬次點擊壽命以及支援Prism Lighting燈效功能。至於外盒背面則是進一步說明各項功能的細部特色,另外在盒裝側面則是有這次代表Sensei經典的「天」字樣,在字的旁邊也特別以各國語言解釋代表意義,也就是「天堂」的意思。另外,下方則是另有細部的電競滑鼠規格。 初次見到Sensei Ten的時候就會被沉穩的黑色吸引,外殼以觸感柔軟的ABS塑膠為主要材質,採左右對稱的設計,在左右兩側都有設計兩顆可編程按鍵供玩家使用,適合各式不同的滑鼠抓握風格,包含掌握、指握、爪握等等。材質的選用非常滑順,小編不管用左右手使用,Sensei Ten的材質都不會有刮手的手感,整體來說很不錯。滑鼠本身若加上左右兩側都有的按鍵的話,按鍵數會達到最高8顆,可以藉由SteelSeries Engine軟體自行編程。另外,視覺上還具備雙區RGB燈效效果,分別在滾輪側面和SteelSeries商標處,同樣可以藉由軟體自行調整。 滑鼠本身的尺寸大小方面,長度為126mm,採用前窄後寬的設計,前方左右鍵區寬度在63mm、後方則是68mm,厚度採前矮後高的設計,前端最矮處在21mm、後端最高處則是39mm,大小適中。另外,重量部分則是達到92g,雖然現階段各家電競滑鼠廠商包含SteelSeries自己都有推出輕量化的電競滑鼠,不過握上Sensei Ten以後,還是會讓人懷念那穩定的手感。 硬體規格方面,Sensei Ten搭載TrueMove Pro光學感應器,提供18000 CPI、450 IPS和50G加速度,屬於目前市場上高階電競滑鼠的規格,同時,Sensei Ten也具備SteelSeries獨家的傾斜追蹤技術,即使提起滑鼠並用傾斜角度放回以重新放置滑鼠的位置,這在快節奏的電競比賽中尤其重要。另外,滑鼠左右按鍵採用雙彈簧機制取代標準單彈簧,以提高耐用度和效能,並且提供6000萬次點擊壽命,確保滑鼠的耐用度。小編也藉由坊間的測試軟體,利用特定的滑鼠滾動軌跡,測試過程中Sensei Ten的反應速度和時間是否都維持快速。 SteelSeries日前在PCDIY!的電競滑鼠專題報導中,就有提供高階的Rival系列電競滑鼠,當時對它們的滑鼠不管是在手感、操作、甚至是軟體介面等等,都有不錯的印象。這次收到SteeelSeries Sensei Ten更是對這款滑鼠愛不釋手,就手感來說真的不錯,舒適的親膚材質長時間不刮手,加上重量適中,玩起遊戲來特別有勁。再者,因為本身硬體規格效能不錯的前提下,不管是在低靈敏度下玩射擊遊戲,還是高靈敏度玩RPG或競技遊戲,操作的精準度都有不錯的表現。最後,在軟體的設計部分,不得不說SteelSeries的軟體設計的很友善,在首頁就可以直接快速找到所有滑鼠的設定功能,介面一目了然。 整體來說,Sensei Ten因為有了過往SteelSeries無論是在玩家心中還是職業電競選手賽事上,累積了優良的傳統,因此,Sensei Ten的推出,意味著十年經典的延續和再傳承,不管是作為玩家新入手的電競滑鼠,還是下一款新玩具來說,都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廠商名稱:SteelSeries - 丹麥商賽睿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廠商電話:02-8226-3858 廠商網址: 台灣代理商 廠商名稱:利德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664-7589 廠商網址:
-
靈活多工一次搞定,j5create JCD543 USB-C 13合1多功能筆電擴充基座
現在的筆電可以說是越做越薄型化,不只是Windows系統的版本提供擴充性縮水之外,包括像是MAC BOOK的設計也只剩下一組Type-C的連接孔,想要更大的擴充功能與實用性,就得借助外接設備的幫忙;專注於外接設備裝置且已經開發出相當多款產品線的j5create又推出了新一版的多功能擴充基座,直接高達13合1的強大設計,不管是拿來搭Windows或是Apple陣營的筆電通通都OK,造型上也考量到使用者需求做了獨特設計,小編剛入手這款JCD543,肯定是要來試試看的啊! 大多數筆電的擴充槽不比桌上型電腦那麼多且完整,甚至對於以目前皆採用無線網路連線的方式,許多筆電的RJ45有線網路連接插孔也都拿掉了(有的廠商是有提供透過外接Dongle方式轉接),如果遇上需要使用的時候就難免會發生不方便的情況,這時候對於玩家來說,簡單方式就是透過Docking Station擴充基座來達到使用目的,只是各家擴充基座設計不同,想要一次滿足所有願望就不是那麼容易(健達出奇蛋?),特別是在外出狀態的時候就傷腦筋了。 這款由j5create推出的JCD543在設計概念上就是採多合一的模式,將目前玩家大部分會用到的功能集結在一款產品身上,而且還要顧及到攜帶性與實際使用的考量就更是考驗廠商的RD設計功力囉,那就廢話不多說,直接來看實體吧!咱們來開箱囉~ 從彩盒的設計與功能標示不難看出官方的設計概念,採用長條形設計的好處就是除了可以跟筆電一同收納進筆電包或背包之外,搭配筆電使用時也可以達到與筆電的適配性一致,JCD543的實際尺寸為350x82.5x23.4mm(長/寬/高) 、重量僅300g,內部收納隱藏的Type-C連接線長為45 cm,對於筆電的連接插孔位置左或右側都能支援,只要透過側邊預留的小孔就能連接。 除了上方設置有一整片的止滑墊用以穩定筆電外,底部位置也設計有6顆固定用的止滑墊,搭配上墊高的設計也能提升筆電的散熱性,至於JCD543的重點則是在背面的13合1擴充性,光是細數一下背面的這一整排連接埠就令人十分激賞,一共包括有Power In、RJ-45網路連接埠、USB-C x1與USB 3.0 x3(其中有1埠支援BC1.2快充)、HDMI x2/DP x1/D-Sub x1(可支援同時三螢幕輸出)、MIC/Speaker、SD/microSD雙卡槽讀卡設計等,大概經常性會使用到的功能都包括在內了,而且在對應視訊輸出的部分,連同VGA(D-Sub)規格也都納入,若是需要用於投影機或是其他無HDMI/DP的舊規格產品裝置也都能對應自如。 JCD543可同時提供多達3組的顯示輸出,其中一組只能在HDMI/DP當中擇一,支援延伸與同步模式,可以讓使用者透過筆電就輕易的擴充第二甚至第三顯示設備,直接放大了顯示空間,解析度的部分則是支援至4K@30Hz(HDMI/DP)、1920x1080@60Hz(VGA),Power In支援PD 3.0、最大100W,RJ45網路埠則是支援GigaLAN;系統需求的部分則是支援Windows 7/8.1/10(32bit/64bit)、macOS 10.8以上,延伸模式下若播放一個2K畫面(2048x1152@60Hz)則建議至少採用Intel Core i5處理器與4GB以上的Memory硬體配備支援性較佳,要是想要達到2個2K畫面(2048x1152@60Hz)則是建議採用Intel Core i7以及8GB以上Memory。(官方建議:為了在多螢幕環境下發揮最佳性能,建議使用更高的處理器) 在實際搭配使用的狀況下又是如何呢?這邊直接配上筆電試試就知結果! 搭上JCD543之後,筆電很明顯的可以看到下方有拉高一些,這部份對於透過底部散熱模式的大多數筆電來說,是有效提升散熱效果的,上方的整片止滑墊也可以保障筆電在使用上不會滑動、可以很穩定的固定在桌面上使用,這次實際Demo的筆電是提供位於左側的Type-C接孔,所以JCD543就直接由左側的小孔拉出連接即可(若是位於右側連接孔的筆電就需要JCD543從右側拉出囉);另外可以從後方看連接的狀態,一整排的多功能插孔可以讓玩家方便連接各項裝備,對於使用者來說,也不會因為插孔位於左右側影響平常工作操作的習慣,透過後端連接也比較方便。 可能會產生的疑慮是,那這麼多功能是否還需要另外安裝驅動程式呢?答案是不用,基本上只要插上JCD543就會自動安裝相關的driver囉,筆電連接後就可以使用,這部分可以從系統的偵測與資訊中得知一二,也順便提供給大家參考,插上去就能使用了(Win 10內建了),操作與使用上也都十分方便。(如果無法正常安裝,官網上也都有提供最新版的驅動程式供玩家下載對應,不用擔心安裝使用上的相容性問題) 以目前筆電使用率極高的情況下,如何擴增使用上的實用性是玩家免不了的需求,又想要方便攜帶又想要功能齊備,在周邊製造廠商端也是不斷的推出各款新品來做對應,j5create這次的JCD543就是集合多功能於一身的隨身好物,體積尺寸設計方便與筆電一同攜帶,13合1的設計直接免除了再去攜帶其他擴充性產品的需求,而且可以提供3螢幕輸出的視訊擴充性更是讓使用者不論是在家或是外出都能夠便利的對應到包括HDMI、Display Port與VGA等規格的螢幕上,再加上台灣製造、二年保固的品質與售後服務保障下,擁有筆電的朋友可不能錯過這款好用的搭配周邊小物囉! 廠商名稱:j5create凱捷國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tw.j5create.com/
-
太極裝甲全新設計、三代Threadripper全面支援,ASRock Taichi TRX40主機板開箱
貴為華擎主機板系列中代表最高階的「Taichi」在新的AMD Ryzen TRX40系列主機板陣仗中自然沒有缺席,華擎推出TRX40 Taichi主機板,主打具備16相數位供電搭配超大鋁合金散熱片和熱導管設計,接下來馬上就來帶玩家來開箱喔! 外觀上在自家Polychrome RGB燈效的輔助下,代表「Taichi」的齒輪設計更加顯眼,首先是南橋保護蓋上的RGB燈校齒輪,同時為了強化TRX40晶片的散熱效果,也在南橋保護蓋上提供獨立的EBR軸承散熱風扇加強散熱,提供最長50000小時的壽命,在外觀視覺上,這樣的設計就好像多了一顆齒輪一樣,看起來更加的有工藝風。 硬體規格方面,處理器腳位自然是sTRX4,同樣的也是僅支援第三代Threadripper處理器,採16相供電。記憶體部分也是提供八組,支援四通道模式,最高時脈可在OC模式下支援到DDR4-4666,容量最大也是256GB。PCIe 4.0插槽方面提供三組,支援三插槽x16/x16/x16運行,另外還有一組PCIe 4.0 x1插槽。儲存空間的部分則是有兩組Hyper M.2插槽,另外也可藉由附贈的M.2擴充卡,額外擴充四組PCIe Gen 4x4 NVMe M.2裝置,大幅強化使用彈性,該擴充卡本身也具備散熱風扇和散熱片,可確保SSD在最佳效能下運行。 在I/O分布的部分,提供兩組USB 3.2 Gen 2、4組USB 3.2 Gen 1,比較特別的是也提供一組USB 3.2 Gen 2x2 Type-C,可提供20Gbps的傳輸頻寬,在使用彈性上維持Taichi系列的高彈性設計,ASRock在這點上仍舊不馬虎。 其他齒輪設計還有像是M.2散熱片上和I/O保護蓋上,在後者的設計上還有搭配RGB燈效,讓整體的外型看起來更加酷炫,但因為整體採用鋁合金材質的散熱器設計,雖然酷炫但卻不過於奢華,到有股時尚風微露。 本次的快速開箱介紹就到這邊告一段落了,Taichi系列一直是華擎高階產品線代表,這次因應TRX40系列的推出,也針對獨具特色的齒輪圖騰做了重新的設計,在視覺上來說更加簡潔好看。再者,內部的硬體規格和效能表現方面,則是為了因應三代Threadripper的高效能輸出,不僅在散熱表現方面能夠穩定處理器,也因應Threadripper玩家高效多工的需求提供額外的擴充機制,整體來說彈性非常到位。
-
NVIDIA GTX16系列最超值選擇、技嘉GeForce GTX 1660 SUPER OC 6G開箱實測
隨著老黃的犀利刀法下,NVIDIA GeForce GTX 16系列的產品線又再度的擴增了,目前總共達到1650、1650 Super、1660、1660 Super、1660 Ti等5款版本,加入了Super定位的16系列也等同提供了玩家在選購上的更多選擇,切得更細的情況下,也讓價格帶的差距變小,玩家可以視口袋深淺來做合適的匹配。 這次對應1660 Super的新登場,技嘉官方一共推出有3款版本,小編入手的是GIGABYTE技嘉科技的GeForce GTX 1660 Super OC 6G這一片,其他還有2款可供選擇:GeForce GTX 1660 Super Gaming OC 6G、GeForce GTX 1660 Super Mini ITX OC 6G,這兩款分別提供玩家三風扇與短卡單風扇的適用性;接下來就來仔細瞧瞧入手的這片版本有哪些特色吧! 外觀上彩盒設計有別於高階的RTX來說,GTX版本就比較簡潔一點,明顯的獵隼之眼的慣用設計也同樣套用在這款GTX 1660 Super上頭,除了採用的當然是最新出爐的GTX 1660 Super繪圖晶片外,新內建的GDDR6記憶體也是一大特色,搭配上技嘉獨家的風之力雙風扇設計與強化造型保護背板,適合預算中階的玩家朋友選用。 來看一下顯示卡本身吧!這片算是這次技嘉推出的3款1660 Super當中的中間版本,上面還有一款採用3風扇設計、另外也還有一款短版的ITX單風扇規格;這款雙風扇版本在頻率上則是略微提升到1830MHz(標準Boost後是1785MHz),核心晶片部份其實與先前的GTX 1660一樣都是Turing且具備有22組SM單元、1408個CUDA核心,不過在記憶體的部分則是提升至GDDR6、頻率也拉高到了14000MHz(比GTX 1660 Ti的12000MHz還要高一些),記憶體容量則是維持6GB不變,TDP則是略升至125W(其他GTX16系列為120W),整體來說,就是GTX 1660系列的強化超值版概念。 接著繼續看這片GTX 1660 Super OC 6G的本體照吧~,這次背面有搭配了造型強化保護背板,背面的GIGABYTE Logo字樣十分明顯,而雙風扇方面則是採用了獨家的風之力抗擾流ALTERNATE SPINNING設計,除了具備2顆9公分獨特刀鋒扇面外(扇葉邊緣有立體鋸齒造型及表面導流溝槽),也提供正逆轉功能,能夠順向加壓風流以獲得更好的散熱效率,有別於一般風扇採用雙風扇或多風扇時、容易產生碰撞擾流導致散熱效果變差的情況發生。 小編也順便將這片1660 Super拆解開來驗明正身一下,拆解的部分倒是很簡單,卸下背面的6顆螺絲後,輕啟最尾段的固定卡榫就能將整組散熱風扇模組跟PCB底板分開了,看一下整體Layout應該也可以發現跟先前的GTX 1660其實差不多,除了可以看到GPU核心晶片的編號是TU116-300-A1之外,位於一旁的GDDR6記憶體則是上了6顆(單顆1GB),上方位置留有2顆空焊,GDDR6採Micron 9PA77D9WCW顆粒版本、單顆1GB容量。 散熱模組部分則式配置了高效能純銅熱導管、並且採用了熱導管直接接觸GPU導熱的直觸式設計,配上多鰭片的散熱與前面提到的獨特擾流式功能與高效散熱扇葉設計等等,加上風扇停轉功能等散熱技術,整體提升了這片GTX 1660 Super的解熱能力,對於玩家來說應該可以不用擔心使用上的散熱問題。 事實上大家比較關心的還是在效能上的表現如何,先前站上已經在GTX 1660 Super發布的同時就已經做了幾款對照的測試了,不過不同版本的表現也會略有差異,更何況這是GIGABYTE推出的OC 6G版本,在頻率上的小優勢也會帶來一些效能上的增進(可參考站上發布的數據對照表),以下也針對常用的幾款測試軟體如3DMark系列、遊戲部分(包括數款比較新的遊戲大作)等等來做不同解析度下的多項測試,小編這次採直接截圖的方式來作呈現,希望可以更直觀的看到數據的差異性,並提供各位玩家做為選購上的參考。 測試平台: CPU:Intel Core i9-9900K @3.6GHz/5.0GHz(Turbo) Maniboard:GIGABYTE Z390 AORUS Pro WiFi Memory:G.Skill F4-3200C14-8GFX DDR4-3200 @ 2666 16GB(8GB×2) SSD:Western Digital WD Black NVMe SSD 1TB 驅動程式:ForceWare v441.07 Beta 電源供應器:ENERMAX Platinum 1350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Build 1903 (x64) 測顯示卡最常用的軟體大概就是非3DMark莫屬了,小編這次把3DMark裡面的多項測試選項都測了個遍,其中的幾個重要的部分像是Fire Strike的三種模式以及Time SPY的2種模式、VRMark等等,都可以在下面的截圖中看到數據結果;這片GTX 1660 Super OC 6G的表現算是不錯的,可以看到標準的Fire Strike拿到15164分、Fire Strike Extreme與Ultra也分別有7233、3416分,另外在Time SPY與Time SPY Extreme也拿到6564、2971分,原則上都足以應付目前的多款重量級遊戲大作了,相較於先前採用GTX 1060系列的玩家來說,GTX 1660 Super的提昇就十分明顯了,想要趁此機會貼補差額換卡的朋友基本上已經可以下手了。 VRMark的3種模式可以看到GTX 1660 Super的表現算是蠻不錯的,原則上都跟軟體預設的官方對比數據High-End PC的數據差不多,也等於是提供了玩家在這方面的需求至少有高標準表現的品質;其他部分的測試包括像是Night Raid以及Port Royal的部分,得分也都算不錯,雖然不能拿來跟RTX系列相比,但也算有支援光追的情況。至於3DMark其他的測試項目就請直接參考下方的數據截圖囉! 遊戲部分先來看看在刺客教條:奧德賽的表現,從實測的效果不難看出在各解析度下分別有55、41、25的FPS,成績幾乎追平標準版的GTX 1660 Ti的表現,更不用說可以直接力壓原有的GTX 1660一頭,以目前陸續有玩家邁入使用2K模式的螢幕下,還有高達41 FPS的表現算是十分不錯了。 在這款遊戲上的實測表現其實有快追上標準版RTX 2060老大哥的趨勢,FHD、2K、4K解析度下的表現分別達到了92、67、35 FPS,對照一下上次測試的結果不難發現,根本就直接壓平GTX 1660 Ti標準版囉,對於喜歡這款遊戲的玩家朋友來說,入手這片版本十分超值。 這邊的測試也分別在3種解析度下獲得了86、65、34 FPS的成績,同樣的也是幾乎與標準版的GTX 1660 Ti持平成績了,從前面這幾款遊戲看來,GDDR6的加分算是不少,尤其是這些吃記憶體重的遊戲大作更是明顯。 原本以為在全境封鎖2的部分會略有壓制,結果這片GTX 1660 Super OC 6G的表現倒是一樣突出,雖說也是相當吃GPU的效能,不過實測結果在三種解析度模式下也分別有69、45、22 FPS的成績,這同樣幾乎與GTX 1660 Ti的表現不相上下,看來GIGABYTE在品質上與頻率上的調校還不錯。 全軍破敵:三國這款算是比較新一點的遊戲當然也是不能錯過納入實測的,特別是這款遊戲蠻吃顯示卡資源,先來看看在Battle戰鬥場景下的測試結果,果然一上機就可以看到即便是1920x1080的解析度下也只獲得了平均50.4的成績,2560x1440下還保有平均32.8、至於3840x2160解析度下就僅有16.4的差強人意數據,這部分就算換了GTX 1660 Ti標準版來也是一樣,以這片技嘉1660 Super OC 6G的實測表現來看已經是有水準上演出了。 至於在另一個Campaign戰爭地圖場景下的實測其實也是差不多,畢竟遊戲本身較耗資源,三種解析度下的表現分別為平均52.0、34.3、17.8的成績,也跟標準版的GTX 1660 Ti追平,從這部分也可以看出這片GTX 1660 Super OC 6G的實力算是蠻堅強的。 最後面的遊戲測試,小編補上了古墓奇兵:暗影的1920x1080標準解析度測試數據讓大家做為參考,這款遊戲玩家應該都不陌生,基本上以GTX 1660 Ti的同平台測試結果約為80左右,不過這裡倒是小測一下就看到了突破到81 FPS的成績,看來如果先前還在用舊顯卡玩這套遊戲很卡的朋友,可以考慮入手這片GTX 1660 Super OC 6G了,玩起來也過癮些。 看完了前面的一堆測試,其實也不難發現NVIDIA在推出了多款Super系列所取得的成效其實相當不錯,雖然說老黃時不時的會來上幾刀(刀法太厲害),不過對於消費者來說,切割得更細分的結果也是可以讓玩家自行考量需要的規格與價位來做取捨,以中階等級的版本來看,如果不想一下子就跳入到RTX領域(不管是用不用的到硬體光追、或是價格帶比較高難以入手),那GTX 16系列就是比較合適的入手範圍,雖然說還有更入門款的GTX 1650 Super也要上市了,但相較於效能等級來說,相信先早一步登場的GTX 1660 Super會是比較優的選擇,尤其是面臨到下有GTX 1660、上有GTX 1660 Ti的局面下,直接選擇GTX 1660 Super或許是比較聰明的做法,價格帶略低於GTX 1660 Ti、卻又有不遜色的效能表現,而且記憶體採用的是最新的GDDR6版本。 以這次實測的技嘉這款GTX 1660 Super OC 6G來說,整體設計與效能表現都具備水準之上,除了採用雙風扇設計的風之力散熱架構,搭配2顆9公分獨特刀鋒式導流風扇與直觸式純導熱導管一起輔助散熱,玩家不用擔心散熱問題,而且技嘉慣用的超耐久與極限超頻設計也同樣的建置在這片GTX 1660 Super OC 6G顯示卡上,具備優異的電源相位設計以及確保Mosfet過溫保護與負載平衡設計,再加上Ultra Durable認證的全固態電容、金屬電感與超低電阻式電晶體等高品質超耐久用料,品質保障也是不用說;這次的顯示卡背面還搭載有美背式設計的造型強化保護背板,前後互相呼應的炫黑風格也讓視覺感應上面更顯沉穩與內斂,無光害設計、讓許多玩家可以將主視覺放在螢幕上的遊戲遊玩上,相信更符合許多玩家的期望,當然,高效能的表現是這次實測後的最直接心得,因此也特別給予最佳C/P值認證,有興趣的玩家可以入手玩玩看。 廠商名稱:GIGABYTE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79-800 廠商網址:www.aorus.com
-
針對創作者而來、ASUS ProArt StudioBook Pro 17創作者筆電開箱實測
在創作者系列產品興起的當下,華碩旗下的創作者產品線ProArt推出全系列產品,針對攝影、遊戲製作、動畫開發、產品設計、建築繪畫等多種創作類別,推出包含筆電、顯示器、工作站、主機板四種產品類別,早前小編曾為大家介紹過其中的ProArt PA34VC曲面專業顯示器,這次要介紹的是全新推出的ProArt StudioBook Pro 17創作者筆電(型號:W700G2T),讓有興趣想要打造行動式創作平台的使用者,可以有機會快速了解一下這類產品的能耐。 首先先從外觀來看吧!StudioBook Pro 17秉持了華碩系列一貫的質感設計,在筆電上蓋使用極具代表性的斜面髮絲紋設計,搭配金色的ASUS Logo,讓整台筆電顯得非常落落大方。StudioBook Pro 17本身是一17吋筆電,最主要的螢幕部分是採1920 x 1200解析度,為16:10顯示比例,能夠比傳統16:9螢幕多出約25%的工作面積,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雙邊採5.3mm與上邊採7.4mm的NanoEdge窄邊框設計,讓整體的螢幕佔比來到84%,也讓視覺效果更好。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是針對創作者而來,因此,螢幕本身在色彩呈現上也非常講究,具備97% DCI-P3廣色域、8bit色彩成像,Delta-E數值小於1.5,同時也具備Pantone認證,整體來說色彩精確度不錯。 另外,在鍵盤的部分採用全尺寸背光鍵盤,搭配1.4mm鍵程,敲擊手感還不錯,右側另有獨立的文書功能鍵可快速使用。觸控板部分採用玻璃覆蓋,並且整合虛擬數字觸控板(選配功能),操作非常滑順。 這次介紹的StudioBook Pro 17 W700G2T,在規格方面,搭載了Intel Core i7-9750H處理器,搭配NVIDIA Quadro T2000顯示卡、32GB的DDR4-2666記憶體和1TB的SSD硬碟,整體來說已經足夠應付創作者們常見的工作,若有額外需要,華碩也提供的額外升級空間,讓使用者可以自行另外升級記憶體與M.2 SSD。 總結來說,華碩這次推出的全系列創作者產品中,最主要除了硬體規格的強效以外,在筆電和顯示器這類產品中最重要的還是在畫面色彩精準度,這同時也是創作者們不管是影音處理,還是繪圖製作最重視的一環,以這次的StudioBook Pro 17為例,在多種認證標準和色彩精確度呈現的輔助下,就顏色方面的表現,StudioBook Pro 17做為行動式的創作者工具絕對是不負所望。 不過,在高階產品的帶動下,進而衍生的問題自然就在經濟面了,基本68,000元台幣的售價對於初次進入創作領域的使用者來說是個滿沉重的負荷,然而,創作者作為一站式的桌上型電腦,在完整的規格輔助下,其實整體的要價同樣不斐,因此,在提供便利攜帶性的同時,額外的售價也同樣是使用者們在購買前需要考量的因素。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www.asus.com
-
NVIDIA GTX 16「超級」系列上市! 全系列Zotac GeForce GTX 1660 Super與其家族開箱測試! (實測篇)
繼上篇的開箱篇,本篇將針對GeForce GTX 1650、GeForce GTX 1660、GeForce GTX 1660 SUPER (本次主角)、GeForce GTX 1660 Ti等版本進行開箱與效能測試,進行大評測! --------------- (1) 開箱篇: (2) 效能篇: (本篇) --------------- 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開箱吧!這次我們以Zotac (索泰)的全系列GTX 16家族為例,來介紹其GeForce GTX 1650、1660、1660 Super (本次主角)與1660 Ti等顯示卡。列表如下: (1) ZOTAC Gaming GeForce GTX 1660 Super 6GB GDDR6 (本次主角) (2) ZOTAC Gaming GeForce GTX 1660 Ti 6GB GDDR6 (3) ZOTAC Gaming GeForce GTX 1660 AMP Edition 6GB GDDR5 (4) ZOTAC Gaming GeForce GTX 1650 OC Edition 4GB GDDR5 由於GTX 16 Super版主要走的是實用路線,因此AIC板卡廠所推出來的顯示卡,大多沒有加入電競燈效設計,而是以提升效能的作法,例如OC版提供比NVIDIA官方建議的時脈還高的版本,或是採用更好的散熱設計,讓顯示卡能更冷靜!以下就來看看這些顯示卡吧! 至於在效能方面,到底這次GTX 16 Super版本實測效能快多少,我們拿了上述的顯示卡,並拿來與上一代的GTX 1060 6GB,以及其老大哥RTX 2060 6GB來做比較。 ▽表 各顯示卡規格比較 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 @ 3.6 GHz/5.0GHz (Turbo) 主機板:ASRock Z390 Steel Legend BIOS:P1.20 (08/05/2019) 記憶體:G.Skill F4-3200C14-8GFX DDR4-3200 @ 2666 16GB (8GB×2) 顯示卡: (1) NVIDIA GeForce RTX 2060 6GB GDDR6 (2) ZOTAC Gaming GeForce GTX 1660 Ti 6GB GDDR6 (3) ZOTAC Gaming GeForce GTX 1660 Super 6GB GDDR6 (本次主角) (4) ZOTAC Gaming GeForce GTX 1660 AMP Edition 6GB GDDR5 (5) ZOTAC Gaming GeForce GTX 1650 OC Edition 4GB GDDR5 (6) NVIDIA GeForce GTX 1060 6GB GDDR5 SSD:Western Digital WD Black NVMe SSD 1TB(系統) 驅動程式:ForceWare v441.07 Beta 電源供應器:ENERMAX Platinum 1350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Build 1903 (x64) 在測試軟體部分,PCDIY!採用傳統的3DMark、VRMark來測試顯示卡的跑分成績,另外搭配DX11的遊戲包含:Assassin’s Creed Odyssey (刺客教條:奧德賽)、Far Cry New Dawn (極地戰嚎:破曉)、Total War: THREE KINGDOMS (全軍破敵:三國),以及DX12的遊戲包含: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古墓奇兵:暗影)、Tom Clancy’s Ghost Recon Breakpoint (湯姆克蘭西:火線獵殺:絕境)、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2 (湯姆克蘭西:全境封鎖2)…等遊戲,來進行測試。測試解析度設定在1920x1080 (Full HD)、2560x1440 (2K)、3840x2160 (4K、Ultra HD)等解析度,並在遊戲裡面設定到最高(Maximum)畫質。 以下就是這次的測試結果。 ●3D/VR應用程式: ●DX11遊戲: ●DX12遊戲: NVIDIA在最近一年推出了Turing架構的中高階RTX 20系列光追顯示卡,以及主流與入門級的GTX 16系列非光追顯示卡,嘗試讓先前還在使用GTX 10系列、甚至更久以前GTX 900、700系列的玩家們,趕緊升級到最新的GTX 16系列顯示卡,讓玩家在玩最新的遊戲大作時,可以獲得順暢的遊戲體驗! 而NVIDIA這次在前陣子將全系列RTX 20(包括2060、2070、2080)顯示卡全面更新到Super等級之後,這次也順道將GTX 16系列顯示卡(包括1650與1660),也提升到Super等級,全面升級到GDDR6記憶體架構,並提升部份時脈,使得GeForce GTX 16系列的整體效能表現更上一層樓! 透過上述實測GTX 1660 Super之後,可以在Full HD (1920x1080)最高畫質的表現下,都能擁有至少50fps、甚至最高將近90fps的水準,此外,由於GTX 1660 6GB以上都能支援軟體DXR功能,以執行簡單的光追效果,而這次新的GTX 1660 Super 6GB搭載GDDR6之後,效能可說是非常接近其大哥GTX 1660 Ti的水準,而建議售價卻比較便宜50美元,使得GeForce GTX 1660 Super成為最佳C/P值的中階主流顯示卡! 因此,對於現在想要升級顯示卡,不管是玩當紅3A級遊戲大作,或是想要體驗一些簡單的光追遊戲,而預算在萬元左右,那麼可以考慮直接進場GeForce GTX Super的顯示卡了,別管什麼RTX、7nm或是PCIe 4.0了,只要Full HD解析度且在最高畫質下,遊戲跑得順、玩得過癮,才是玩家們最在意的,您說是嗎? (1) 開箱篇: (2) 效能篇: (本篇)
-
NVIDIA GTX 16「超級」系列上市! 全系列Zotac GeForce GTX 1660 Super與其家族開箱測試! (開箱篇)
在顯示卡的世界中,永遠都會有新的繼任者,以更好的架構與效能,以嘗試取代上一代的產品。以NVIDIA來說,自推出了首款具備有硬體光線追蹤功能的GeForce RTX 20系列顯示卡之後,為讓消費者感受到RTX的魅力,NVIDIA積極推廣這次的Turing架構,提供光追與DLSS等特色,與各遊戲大廠合作共同推出各式支援光線追蹤的遊戲大作,來吸引玩家們進駐新的RTX世代。 雖說當前支援DXR的遊戲數量還是為數不多,但這些遊戲表現出來的逼真效果,確實讓不少玩家趨之若鶩。然在2019年下半年,為迎戰AMD的7nm顯示卡上市,NVIDIA於7月間推出了GeForce RTX 20 Super系列,以更高的時脈、記憶體搭配,讓其RTX家族更加壯大! 除了在中高階的RTX顯示卡市場布局之外,NVIDIA也有針對一般主流與入門市場,推出全新的GeForce GTX 16系列,分別是GeForce GTX 1660 Ti、1660,以及1650,依序於2019年2至4月間推出,這些Turing GTX架構的全新顯示卡,主要是用來取代上世代Pascal架構的GeForce GTX 1060與1050,讓消費者能透過這些新的顯示卡,來玩最新的3A級遊戲! --------------- (1) 開箱篇: (本篇) (2) 效能篇: --------------- 就在外界納悶為什麼沒有1650 Ti這個型號之時,NVIDIA決定為GTX 16系列推出新的Super系列,於10月29日正式發表GeForce GTX 1660 Super,並預告11月22日正式開賣GeForce GTX 1650 Super。這次發表的Super系列,主要是將標準版的GDDR5升級到GDDR6,讓這些主流與入門顯示卡,也擁有更快速的記憶體頻寬,以提升遊戲整體效能表現! ▽表 全新GeForce GTX 16 系列 至於Super版與非Super版的不同,基本上1660 Super,就是將原先1660的GDDR5記憶體,改成GDDR6記憶體,同樣是配備6GB容量,但記憶體資料傳輸率從8Gbps提升到14Gbps (提升75%),GPU則維持不變:基礎/爆發時脈為1530/1785 MHz。至於TDP則是從原先120W小提升到125W,其他都沒什麼大改變。因此1660 Super的記憶體效能會比1660快很多,在遊戲中傳輸大量資料時,會有較佳的效能表現。 ▽表 全新GeForce GTX 16系列規格比較 至於1650 Super,則同樣也是將原先1650的GDDR5記憶體,改成GDDR6記憶體,配備4GB容量,但記憶體資料傳輸率從8Gbps提升到12Gbps (提升50%),此外還將GPU基礎時脈從1485MHz提升到1530MHz,爆發時脈從1665MHz提升到1725MHz,至於TDP則是從原先75W提升到100W,其他則大約相同。如此看來,1650 Super的整體效能會比1650快很明顯,能提升許多遊戲的效能表現。只是1650 Super要等到11月22日正式開賣!售價尚未公佈! ▽表 GeForce GTX 1650 SUPER與1660 SUPER規格細節 這次NVIDIA首先推出GeForce GTX 1660 Super,隨後GeForce GTX 1650 Super才上,提供更多中階與入門顯示卡的選擇,不僅提供許多功能,且在效能上也比上一代1060快更多。根據官方表示,在搭配新的GDDR6記憶體,以及新的驅動程式之下,GTX 1660 Super能提供比GTX 1060快將近50%的效能提升,而GTX 1650 Super更能比GTX 1060快將近100%的效能。因此Super系列不僅宣告GDDR6記憶體時代的來臨,也代表著效能提升更加顯著! 當然不只效能提升,這次GeForce GTX 16 Super系列,搭配其最新的驅動程式,也帶來了一些新的特色,以及像是超低延遲(Ultra Low Latency)、影像銳利化(Image Sharpening)、遊戲濾鏡(Reshade)等特效,讓您在玩遊戲過程中,也能享有更流暢的畫面與後製加工特效。以下就透過NVIDIA的簡報來看看這些新功能吧! 這次為讓大家了解GTX 1660 Super的效能,我們找來同一家顯示卡的GTX 1650/1660與1660 Ti來做開箱與效能比較。這次我們選的產品如下: (1) ZOTAC Gaming GeForce GTX 1660 Super 6GB GDDR6 (本次主角) (2) ZOTAC Gaming GeForce GTX 1660 Ti 6GB GDDR6 (3) ZOTAC Gaming GeForce GTX 1660 AMP Edition 6GB GDDR5 (4) ZOTAC Gaming GeForce GTX 1650 OC Edition 4GB GDDR5 下篇就來為各位進行Zotac GeForce GTX 16全系列家族開箱與效能實測囉! (1) 開箱篇: (本篇) (2) 效能篇:
-
風之力三風扇神Carry!GIGABYTE GeForce RTX 2060 Super Gaming OC 8G顯示卡入手實測
2019下半年有不少好玩電腦遊戲上市了,尤其有一些遊戲紛紛支援光線追蹤(Ray-Tracing)的功能,提供更逼真的光影特效,讓遊戲玩起來更加賞心悅目。目前要買一張要能玩3A遊戲、且硬體又要支援到光追特效的入門的顯示卡,那麼NVIDIA GeForce RTX 2060可說是不二之選了,然而NVIDIA最近推出了Super版本,將原先2060標準版的6GB,升級到最新2060 Super的8GB,提供更多圖像運算記憶空間,以及更棒的效能,讓多種遊戲都能順場運作,可說是當今RTX顯示卡最佳入門選擇。 而在眾家RTX顯示卡中,唯有GIGABYTE(技嘉科技)所推出的新款顯示卡,最具備特色之一。這次要介紹的是GIGABYTE GeForce RTX 2060 Super Gaming OC,其主打搭載自家WINDFORCE 3X風之力三風扇散熱器,有效幫助顯示卡內部的NVIDIA圖靈架構高效能圖形處理器快速排解廢熱,提供更穩定且卓越的性能。更支援自家AORUS ENGINE工具軟體,讓玩家能夠更簡單的調校顯示卡效能和自訂RGB燈光效果,方便建立個人化設定。 首先來開箱看一下顯示卡吧!這次包裝正面除了標明產品搭載Windforce風之力散熱,和支援RGB Fusion 2.0燈效以外,正中央視覺主圖更採用技嘉最新的機械之眼,整體風格相當酷炫。 拿出顯示卡來看看,這次收到的RTX 2060 Super Gaming OC,採用的是廣受好評的風之力散熱系統,搭載三個80mm獨特刀鋒導流造型風扇,支援自家Alternate Spinning抗擾流技術,增加散熱效率,再配合4根高效能純銅熱導管直接與內建的顯示晶片接觸,有效幫助廢熱快速排出,大幅提高解熱能力。不僅能隨時將顯示卡保持在一個低溫的工作環境,進而帶來更高、更穩定的產品效能。 就整體外觀來說,RTX 2060 Super Gaming OC帶有一股十分低調的近未來工業風格,乾淨俐落的線條搭配硬派的黑灰色系,背面更搭配全金屬背板與正面的炫黑風扇設計相互呼應,讓外型從裡到外更加酷炫強悍。 看了這麼多外觀特色,再來就來看看這張顯示卡的效能如何囉!首先按照慣例,利用GPU-Z確認顯示卡內部主要硬體規格和型號,驗明正身為RTX 2060 Super,搭載TU106顯示晶片、8GDDR6記憶體、256位元記憶體頻寬。至於GPU Boost Clock則是1815MHz,比創始版的1650MHz快了10% 緊接著在正式進行跑分軟體和熱門遊戲的測試前,先打開Furmark燒機軟體,測試一下風之力三風扇散熱器的解熱效果如何吧。經過半小時的裸機測試後,可以發現技嘉多年以來不停進化的良好散熱設計,能夠將顯示卡運作溫度控制得相當穩定,待機時最低溫度為攝氏49度,最高工作溫度則為72度。除此之外,散熱器上的三組風扇更支援半被動式控制系統,當GPU溫度較低或是處於較低負載時,風扇將會自動停止運轉,有效減低運作時的噪音。 最後來使用業界認可的3DMark跑分測試軟體和四款熱門遊戲來驗證性能表現,在下圖中可以看到,不論是DX11的Fire Strike,還是DX12的Time Spy都得到不錯的成績,並且在各項遊戲中,若將解析度設為2560x1440(2K) ,預設為最高畫質時,平均都能夠保持在60FPS左右,也就是說,RTX 2060 Super足夠讓玩家在遊玩時享受既細緻又流暢無比的遊戲畫面。 擁有優良的硬體當然也要有良好的軟體搭配,讓產品更加分,而技嘉GeForce RTX 2060 Super Gaming OC也提供自家的AORUS ENGINE工具軟體,可以檢視目前顯示卡的使用狀況,更方便玩家調校GPU和視訊記憶體時脈,來提升性能,且提供快速切換風扇運作模式和運轉的速度,來微調散熱效果,並能依照各種不同的使用需求,輕鬆地切換模式設定,立即調整至最佳效能,省去煩雜的操作和時間。 總結來說,在GIGABYTE GeForce RTX 2060 Super Gaming OC的外觀中可以看到,技嘉將長年以來堅持的風之力散熱設計再度進化,利用獨家的Alternate Spinning抗擾流技術,巧妙提升了風扇的風流量,再搭配直接和GPU接觸的4根熱導管散熱器,能夠有效幫助廢熱快速排出,大幅提高解熱能力。不僅能隨時將顯示卡保持在一個低溫的工作環境,進而帶來更高、更穩定的產品效能。 效能表現方面,多虧了技嘉的精心調校,包含GPU Boost Clock提升到1815MHz,比創始版的1650MHz快了10%。使其在3DMark的Fire Strike和Time Spy跑分測試中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再實際以遊戲進行性能驗證,時下多款熱門3A大作都可以在2560x1440解析度下,提供玩家既細緻又流暢無比的遊戲體驗。軟體部分也藉著自家的AORUS ENGINE和RGB Fusion 2.0的強力輔助,不只能夠快速調整各項效能相關設定之外,更可依照個人喜好變換燈光效果,省去煩雜的操作和時間。值得玩家們在選購RTX入門顯示卡時,將之納入選購清單內! 廠商名稱:GIGABYTE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79-800 廠商網址:
-
12相供電搭高速無線網路,技嘉Z390 AORUS Pro WiFi主機板開箱實測
技嘉旗下電競品牌AORUS針對Intel陣營推出Z390 AORUS Pro WiFi主機板,除了主打12相DrMOS全數位電源設計,並搭配鋁擠散熱片及銅管加強散熱以外,顧名思義,也搭配高速無線網路和cFosSpeed千兆乙太網路強化玩家的遊戲體驗,如果玩家要打電動但臨時沒有有線網路可支援的話,Z390 AORUS Pro WiFi在具備支援Intel高階處理器的同時,也能在無線網路下提供穩定的高效能表現。 先前PCDIY!曾為大家開箱過技嘉針對AMD推出的,是採ITX的尺寸規格,這次Z390 AORUS Pro WiFi則是回歸常見的ATX尺寸,接下來就實際開箱給大家看囉! 外觀上來看,技嘉以「鷹爪」作為設計理念,在整張主機板包含I/O埠和晶片保護蓋上都可見到硬派的爪痕設計,稜角分明搭配些微的圖騰條紋,讓整張主機板的霸氣感十足,底板上方也有隱約可見的AORUS老鷹頭標誌潛伏在下方,就像隨時蓄勢待發向敵人發出致命一爪般,非常有設計感。 接下來實際上機測試一下Z390 AORUS Pro WiFi的效能表現,處理器部分使用當前Intel高階處理器Core i9-9900K為主,顯示卡部分則是用上技嘉自家的RTX 2060 Super,詳細的測試平台規格如下。從測試的數據中可以發現,Z390 AORUS Pro WiFi在解放處理器和顯示卡效能方面的表現非常不錯,尤其技嘉RTX 2060 Super顯示卡在各解析度下的表現也滿亮眼,2K(2560x1440)解析度下都有60 FPS以上的水準,4K(3840x2160)高畫質下也有30 FPS左右的表現,而主流FHD(1920x1080)解析度下則是都有超過90 FPS的流暢表現。 CPU:Intel Core i9-9900K VGA:GIGABYTE GeForce RTX 2060 SUPER GAMING OC 8G SSD:Western Digital WD Black NVMe SSD 1TB RAM:G.Skill Trident Z Royal DDR4-3600 8GB x2 OS:Windows 10 Pro Version 1903 Driver:ForceWare 436.48 除了本身的效能表現不錯以外,技嘉也提供多款軟體輔助玩家強化整體的操作體驗,包含EasyTune、System Information Viewer、RGB Fusion 2等等。 總結來說,Z390主機板雖然就現階段這個時間點來說並非最新產物,但Intel八代和九代處理器仍是目前玩家組裝電競主機時的一大選擇之一,而技嘉的Z390 AORUS Pro WiFi主機板在藉由優秀的硬體設計下,不只兼顧了整體的外型視覺效果,同時也解放了內部硬體的效能潛力,加上具備支援無線網路的功能,進一步讓玩家在打game時可以更多的彈性遊玩空間。當前可說是玩家組裝個人PC最好的時機點之一,玩家在組裝時不妨也可考慮看看技嘉Z390 AORUS Pro WiFi主機板喔! 廠商名稱:GIGABYTE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79-800 廠商網址:
-
I皮A骨?AMD Ryzen處理器走Intel散熱還搭Thunderbolt 3,ASRock X570 Phantom Gaming-ITX/TB3開箱評測
AMD 7nm製程產品熱潮持續發酵中,包含處理器、顯示卡和主機板都紛紛成為市場上玩家們注目的焦點,其中,在AMD X570主機板部分,目前市面上常見的選擇主要還是主流的ATX主機,不過部分廠商還是有在針對小PC主機系統駐點,像是這次要介紹的ASRock X570 Phantom Gaming-ITX/TB3 (下稱ASRock X570 ITX/TB3) 主機板便是其中之一。 這片的規格走的是Mini-ITX尺寸,不過相較於一般同尺寸主機板,ASRock X570 ITX/TB3與眾不同的是它雖然支援AMD第二和第三代Ryzen處理器安裝,但在散熱器的部分卻是採用Intel的LGA 115x腳位,同時還給出Intel主機板才有的Thunderbolt 3支援,提供玩家不一樣的組機選項。 外箱上來看,ASRock X570 ITX/TB3隸屬在華擎Phantom Gaming電競產品線中,外盒上斗大「PG」字樣醒目可見,紅色斜紋設計則是和主機板的設計語言呼應,內裝的部分則是除了有主機板外,另有說明手冊和相關配件如SATA資料線兩條、ASRock WiFi 2.4/5 GHz 天線一隻和一顆M.2插槽螺絲。 在外型尺寸上來說,走Mini-ITX規格對玩家們來說想必不陌生,同時因為是X570版本,因此在處理器部分採AM4腳位,並支援AMD第二和第三代處理器,不過比較特別的地方在於,這次ASRock X570 ITX/TB3在散熱器的部分是採用Intel LGA 115x腳位,玩家可安裝Intel處理器專用的散熱器(如Intel原廠風扇,或是第三方的Intel專用散熱風扇),在安裝和使用上可以更加彈性些。 這裡值得注意是,處理器腳位上方因為有針對MOSFET進行的散熱片設計、加上腳位下方是X570晶片的獨立單風扇散熱組,因此,雖然支援LGA 115x腳位,不過玩家們在安裝散熱器時還是需要考量一下兩者之間的尺寸,以免風扇周圍卡到散熱模組。此外,玩家在針對ASRock X570 ITX/TB3主機板建構主機散熱系統時,因處理器MOSFET排列架構原先是針對AMD處理器所設計,但在採用Intel的LGA 115x散熱器腳位下,雖然可以提高玩家DIY組機上的彈性,安裝時也要注意兩者之間的互動是否能夠準確幫助處理器有效散熱。 I/O分布的部分,除了提供獨立的Clear CMOS鈕外,另有提供USB 3.2 Gen 1和USB 3.2 Gen 2各兩組、一組Thunderbolt 3、獨立網路埠、HDMI 2.0和DisplayPort 1.4、PS/2鍵鼠組。另外,採用Intel Wi-Fi 6 AX200(2x2)的Wi-Fi天線,使得ASRock X570 Phantom Gaming-ITX/TB3在一般日常使用上來說更加彈性。在音效方面則是提供五組3.5mm耳機孔,支援7.1聲道輸出,同時也支援S/PDIF數位輸出。 比較特別的是ASRock X570 Phantom Gaming-ITX/TB3支援Thunderbolt 3這點,該連接埠一直以來都是Intel獨佔,不過這次在AMD X570主機板上也能看到,讓玩家將可以藉由外接的方式連接獨立顯示卡或是其他擴充裝置,解放影像輸出打game、或者也能更進一步強化產品連接埠的使用彈性,有了Thunderbolt 3,ASRock X570 Phantom Gaming-ITX/TB3主機板整體的使用更加彈性。 看完了外在、來看看內在吧!ASRock X570 Phantom Gaming-ITX/TB3的內部結構可簡單略分為PCB板、I/O擋板、散熱片和一體式I/O保護蓋。 再來看看效能實測的部分,這次小編採用的處理器是AMD Ryzen 7 3700X處理器,並搭配Intel原廠風扇做散熱,同時再外加一片額外風扇做輔助,以求最穩定的效能表現,顯示卡部分則是使用高階的AMD Radeon RX 5700 XT作為測試基準。處理器部分雖然不是採用當前最高規的Ryzen 9 3900X處理器,不過Ryzen 7 3700X大抵來說表現也不差,也可作為玩家在使用ASRock X570 Phantom Gaming-ITX/TB3組中高階遊戲機時的參考標準。 CPU:AMD Ryzen 7 3700X VGA:AMD Radeon RX 5700 XT SSD:Corsair MP600 Gen 4 SSD 2TB RAM:XPG Spectrix D60G DDR4-3600@3200 8GB x2 OS:Windows 10 1903 Driver: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19.10.1 除了硬體的加持以外,ASRock也提供了幾款軟體讓玩家可以快速調整主機板的設定,像是Phantom Gaming Tuning軟體可以不必進入BIOS介面就直接調整部分硬體參數、Polychrome Sync則是可以快速調整主機板和相關硬體的燈效。 總結來說,ASRock X570 Phantom Gaming-ITX/TB3在外型上走低調的設計路線,尺寸規格則是小巧的Mini-ITX,然在硬體支援AMD處理器的前提下,在散熱器腳位上提供Intel LGA115x的選擇,進一步提高玩家在自組DIY電腦時的散熱彈性。 另外,在連接埠部分也有不錯的功能面,首先是具備基本HDMI和DisplayPort輸出,這點在當前的大主機板上已不常見,玩家若安裝Ryzen G系列的處理器,便可直接使用其內顯功能來建構基本效能的電競主機,之後若有需要更強勁的繪圖效能時,則是可以利用Thunderbolt 3連接埠來外接顯示卡做輸出,抑或是直接安裝顯示卡於內部的PCIe插槽,以便成為真正的高階電競主機。總之,ASRock X570 Phantom Gaming-ITX/TB3顛覆了一般X570主機板的設計思維,以AMD平台為主,搭配Intel散熱器設計,以及其所屬的Thunderbolt 3功能,提供高效能與絕佳的周邊擴充能力,大幅提高整體的使用彈性,是一個玩家進可攻、退可守的X570主機板選購空間。 廠商名稱:ASRock - 華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896-5588 廠商網址:www.asrock.com.tw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
- PHILIPS 276E8VJSB/96顯示器實機開箱, 史上最超值27吋4K級IPS面板極細窄邊框螢幕!